一直在围绕网店经营聊天,反正聊到什么都往网店经营方面扯。有的时候自己都觉得腻味了,今天就聊点别的吧,我们聊聊“新媒体”。
“新媒体”的这个“新”到底“新”在哪里?这是我想聊的第一个问题。
先不管你是怎么定义新媒体这个概念的,如果我告诉你“新媒体”这个概念是1967年就出现的一个名词,你会怎么想?
我没有和你开玩笑,在那个全球范围内都还没有互联网的年代,甚至个人电脑都还没有诞生的年代,电视机都没有普及的年代,“新媒体”这个概念就已经被提出了,并且付诸于实施。所以新媒体这个事情绝对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也不是什么神奇的产业,对于企业而言它只是为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提供服务的,只不过在如此众多的信息平台中,如何让你的目标用户关注你、阅读你、接受你、购买你,甚至变成你的粉丝,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于是,有了私域流量这个概念。所谓的私域流量,说的不那么文绉绉的话,其实就是企业自主拥有的、可以免费多次利用的流量。所以私域流量早已有之,运营用户是私域流量、品牌社群是私域流量、消费者心智圈层是私域流量、建立自有营销阵地是私域流量,只不过在过去,没有用“私域流量”这个名词来称呼而已。
一个不小心扯到“私域流量”上面去了,我们再转回来聊新媒体。
不管媒介形式如何改变, 传达的依然是内容, 而内容最大的作用便是影响,最本质的要求便是吸引。以前的媒体,是“你说我听”,现在的媒体,是“大家说大家听”,也就是所谓的媒体社会化和媒体社交化。
“新媒体”这个概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认知的原因,是由于它传播的特殊性带来的,所以第二个聊天重点就是“新媒体的三大传播特征”。
首先是,新媒体的圈层传播效应,基于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特性,使得内容影响力的辐射带有强烈的圈层特性。怎么来理解这句话呢?
换成大白话就是:在一群人当中,已经人尽皆知的事情,在另一群人中可能没人知道。如果换成这句话,就很容易理解了。在你的身边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,在过去是年龄产生了“代沟”,在今天同年龄的会因为兴趣就直接被圈层划分开,不同年龄同样会因为一个兴趣而被圈在一起。年龄、地域、阶层、职业、兴趣都会构成圈层。
第二个特征是,新媒体传播的随机性,人际传播的"裂变效应",使得一则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;人人都是自媒体,爆炸性的消息,在极短时间内就能传遍全网,但是大众在第一时间要的,永远不是真相,而是谈资。所以传播的随机性就赤裸裸的呈现出来了,无论是传播路径、传播范围、传播方式,甚至被传播的内容都在随时的发生随机变化。有的时候和朋友开玩笑,新媒体的传播时至今日,等同于量子力学,因为两者都是有“测不准,不确定”特性。
新媒体传播的第三个特性是:情绪是社交媒体传播的核心动力。不同的情绪会带来不同的生理反应,而不同的生理反应又会具象为不同的应激行为,它与情绪的积极还是消极无关,只与情绪的强烈程度有关。直到今天朋友圈都还经常被大量“心灵鸡汤”刷屏,其实熬的不是一锅汤,而是一个能让你产生强烈感触的引导,所以你会莫名的去接受,心甘情愿的去分享。
聊完三个特征,接下去,聊聊“新媒体”的内容产生方法。
第一步,分析历史内容数据,统计自有账号过往全部内容,包括文章、视频等所有相关数据,包括:图文阅读、视频播放、点赞量、评论量、分享量、收藏量、打开率、分享率、完播率的相关数据,反正相关平台的数据工具里面能找到的,把它们都找出来,以推送时间为维度进行横纵向和纵向的对比,将分析结果行程详细表格,便于后期测试、优化并升级。做表格对于运营而言是一个非常轻松的工作,在这里就不去多解释怎么做表格,或者做表格的意义了;
第二步,挖掘用户真正需求,阅读数据不会告诉你一切,自媒体运营的第一条准则就是拒绝自嗨,面对新选题通过投票、问卷、社群、私聊、评论等一切途,向用户提问,将得到的用户感兴趣的选题方向形成详细表格。如果你做过网店运营,那么“测款”这个事情你肯定是知道的,同样都是在挖掘用户真正需求,得到市场真实反馈,手段、方法、目的是完全一样的;
第三步,竞争对手分析,找到目标人群高度重合的账号主体,确保可借鉴性及人群的精准性。找到相关行业的爆文,然后找到账号,或者直接盯死榜单确定目标账号后,针对该账号进行内容选题分析并长期观察这些账号在什么时间、以什么形式发布什么内容,哪些选题方向的内容效果会比较好,并做好汇总统计;
第四步,产出你的具体内容,新媒体最终传播的内容形式无非就是,图文、短视频、直播。不同呈现形式的内容制作方法、运用的工具都不一样,这方面需要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来完成。这些也远远超出了我的知识边界和经验范围,因此我也不敢班门弄斧。但是从营销的视角切入,所有的营销和运营针对的都是人心和人性,新媒体的内容运营更是直面人性最深层次的欲望。无论用何种呈现方式,去讲一个故事,讲一个好的故事,讲一个能让人身临其境、深度参与的故事。用户永远会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而这些兴趣永远都来自最本质的欲望和需求。恐惧、激动、新奇、困惑;让陌生但强吸引性的概念出现在了熟悉的场景里;让熟悉的概念以难以预期的形式出现在了熟悉的场景里。
聊到这里,做一个总结吧:新媒体不是一个新事物,但是它的确具备了圈层效应、随机性、情绪化的三大特征,同时新媒体运营的步骤又是你如此之熟悉,写文案、拍视频的技巧是“术”;以数据为驱动的运营思维是“法”;用户行为洞察是“道”;顺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“势”。
势、道、法、术,你现在困扰在哪一层呢?